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:
欢迎加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大家庭!当你带着期待开启大学生活时,不法分子也可能借着“开学季”设下诈骗陷阱。为了让你顺利适应校园、守护好个人财物与信息安全,现整理了新生高频诈骗场景及防范要点,请务必认真阅读、牢记于心!
一、这些“开学骗局”,你必须警惕!
1.“伪官方”通知诈骗:别被“假身份”忽悠
常见套路:收到自称“辅导员”“班主任”“学校行政老师”的微信/QQ好友申请,以“收取宿舍押金”、“购买军训物资”为由,发送私人收款码或链接,要求转账;或冒充“校团委”、“学生会”,以“加入社团需交入社费”、“领取新生礼包需先填信息”骗取钱财或个人资料。
防范要点:
学校官方收费仅通过校园统一指定华商E家APP,绝不会要求私下转账至个人账号;
辅导员、老师的联系方式会由学院统一公布,可添加录取通知书内的联络员老师;
加入社团等学生组织可通过学校团委官方公众号通知,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、填写银行卡号+密码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。
2.“校园贷”陷阱:别为“一时方便”埋隐患
常见套路:有人以“零利息”、“无抵押”、“快速到账”为诱饵,向新生推荐“校园贷”、“培训贷”,诱导办理贷款用于购买电脑、手机或支付培训费;后续以“手续费”、“滞纳金”、“违约金”等名义不断加码,导致债务滚雪球,甚至威胁恐吓。
防范要点:
学费、生活费有困难,优先在地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,在学校走绿色通道申请助学金等,或与家长沟通,拒绝任何非官方渠道的借贷;
牢记“凡是要求预先缴纳费用的贷款都是诈骗”,不下载陌生借贷APP,不向他人泄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及验证码。
3.“兼职刷单”诈骗:别被“轻松赚钱”骗走时间与金钱
常见套路:在校园群、朋友圈看到“刷单赚佣金”、“点赞换礼品”的广告,初期完成小额任务后能收到佣金,诱导你加大投入,之后以“任务未完成”、“系统冻结”为由拒不返款,甚至要求你继续充值“解冻”。
防范要点:
国家明确禁止“刷单炒信”,所有“低投入、高回报”的兼职都是骗局,别抱有“赚快钱”的侥幸心理;
学校会通过官方通知发布正规兼职信息(如校园勤工助学岗位、合作企业实习),认准官方渠道。
4.“电子产品/生活用品”推销诈骗:别为“低价”踩坑
常见套路:陌生人进入宿舍,推销“低价电脑”、“二手手机”、“军训服”、“日用品套装”,声称“厂家直供”、“校友特惠”,付款后发现商品是翻新机、残次品,甚至付款后失联;或推销“英语四六级培训”、“英语报纸”、“考研课程”,收完费后课程缩水、失联。
防范要点:
购买电子产品建议去品牌专卖店、官方旗舰店,日用品可在学校超市、正规校内商铺选购,不轻易相信上门推销;
报培训班前核实机构资质,优先选择学校合作的正规教育机构,签订纸质合同,留存缴费凭证。
5.“快递丢失/包裹赔付”诈骗:别被“客服”牵着走
常见套路:接到自称“快递员”“电商客服”的电话,说你的“新生礼包”、“网购商品”丢失,可申请双倍赔付,引导你添加微信/QQ,发送“理赔链接”,要求填写银行卡信息、短信验证码,实则盗刷银行卡。
防范要点:
官方快递/电商平台的理赔,会通过平台APP内通知或官方客服电话(如快递公司官网可查)沟通,不会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;
任何时候,短信验证码都是“资金安全密码”,绝不向他人透露,不点击陌生理赔链接。
二、牢记“三不原则”,筑牢反诈防线
1.不轻信:不相信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好事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,遇到不确定的事先“缓一缓”;
2.不透露:不向他人泄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短信验证码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,保护好个人隐私;
3.不转账:凡是要求“私下转账”、“先交钱再办事”的,无论对方自称什么身份,一律拒绝,第一时间核实。
三、遇到诈骗,这样做!
若不慎被骗,立即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对方账号等证据,第一时间拨打属地报警电话,同时联系辅导员或拨打校区安保电话。寻求帮助。
1.广州校区(校园警务室:020-3288-2110、荔湖派出所:020-8274-2848)
2.江门校区(校园警务室:0750-6118110、崖西派出所:0750-6433370)。
关注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及公众号,学习更多反诈知识,开启“来电预警”功能,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。
新同学们,大学生活是成长的新起点,“安全”是一切美好的前提。希望大家提高反诈意识,擦亮双眼、远离陷阱,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度过平安、充实、有意义的求学时光!
编辑丨巫锦虹
初审丨张凌霄
复审|黄从亮
终审|程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