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月,中共党员,三级心理咨询师,助理社工师,以“助人自助,心灵陪伴”为工作理念,致力构建科学、高效的心理服务体系,打造一支专业、多元的心理服务团队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与关怀。
灯塔引航,港湾筑就
陈月老师从2020年入职以来,深耕心理工作,深知预防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。2023年6月,在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指引下,发挥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动性,全面提升心理育人的成效,成功建立原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——灯塔E站。在这里,“E”代表着Easy(便捷),学生可以轻松获得帮助;代表着Empower(赋能),帮助学生发掘自身力量;也代表着E-net(网络),连接着校园内外的支持资源。
自建站以来,学院多次承办“5.25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,组织开展了“3.25”、“9.25”、“10.10”特色活动6次,新生入学主题教育和主题班会13次,新生素质拓展和心委素质拓展6次,心理委员、宿舍心理信息员培训共计3次,组织开展心理活动7次,志愿服务、社会实践活动十余次,立足本院特色、专业特点、学生实际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


从学院一线的深入观察,到学院层面的统筹思考,陈月老师深刻理解:有效的心灵守护,必须打破孤岛,整合多元力量,实现早发现、早介入。为此,结合学院工作特色,在学院领导同事的共同努力下,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模式,最终以“双师三员”协同守护机制为工作核心,发挥辅导员/班主任、专任教师、心理委员、宿舍心理信息员、学生干部力量,通过定期培训、案例督导、信息反馈闭环机制,“双师”与“三员”紧密协同,信息互通,资源互补,打通学生心理工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织就一张覆盖广泛、反应灵敏的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网。
构筑心桥,点亮航标
2024年8月,陈月老师身份发生转变,从学院到心理中心,从心理专员到心理老师,但她始终坚守着那座“灯塔”。在心理中心工作期间,提供个体咨询34人次,心理约谈162人,介入危机17次。2024年秋季学期,组织朋辈心理互助会对广州校区24级心理委员开展了4场素拓,组织开展心理委员MOOC心理知识专题学习,提升心理委员、宿舍心理信息员的专业知识和互助能力,共计1757人参与并考核合格;立足校园,走出校园,共开展了5场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和志愿活动,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特色。2025年春季学期,协助完成2025年校区春季23级老生心理普测工作和2025年6月学习焦虑水平测试,系统完成重点学生心理档案整理、更新与归档工作,合作完成智为心理云平台基础数据的搭建及后续系统维护,现有用户26942人。顺利完成2025年“5·25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,策划并组织开展心理活动7场次(如:心理瑜伽比赛、心理知识答题、“随心运动·爱在525”等活动),累计参与学生7000余人次,活动效果良好。

她坚信,在青春的航程中,无论风浪几何,总有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方向,总有一群可靠的伙伴并肩同行,总有一份专业的守护常伴左右。






初审丨王慧秋
复审丨张凌霄
终审丨程 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