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,广州华商职业学院“惠心益民”社会心理服务突击队依托广东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社会实践平台,持续深化增城区新塘镇新世界社区“百千万工程”心理服务系列课程。本次第三期活动以“认识自己,悦纳自我”为主题,创新开展青少年心理团辅,通过互动体验与深度引导,助力参与者在团队协作中探索自我、提升心理韧性。

"心灵归属圈"团辅活动通过动态组队游戏,让参与者在领导者引导下体验人际联结与归属感的变化。活动以手拉手围圈、按指令组队的形式展开,帮助参与者观察组队成功时的喜悦和暂时落单时的感受,从而促进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安全感的思考。

"思维共筑"心理团辅活动中,领导者首先讲解规则:"每组需以固定词语开头结尾,每人限加2-3字接力造句"。参与者们专注投入:有的快速接话展现思维敏捷,有的谨慎斟酌力求精准,每当完成一个妙句,团队便自发鼓掌。这个精心设计的语言协作训练,不仅锻炼了即时表达能力,更让参与者在言语互动中体验思维碰撞,培养团队默契与共情能力。

在"能量传递线"环节,领导者首先示范U型槽使用方法,强调:"每个成员都是关键一环,需要同步移动确保球体平稳传递"。参与者们全神贯注:有的调整步伐保持节奏,有的轻声提醒队友注意衔接,当彩球顺利入箱时,团队爆发出胜利的欢呼。这一精心设计的协作体验,让参与者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个人贡献与团队协作的辩证关系,强化了集体责任意识。

“自画像”环节转向静默探索。领导者鼓励道:“无需拘泥技法,用任何形式描绘你心中的自己。”参与者们笔触各异:抽象色块、灵动动物、静默植物……从初始的犹豫到渐入佳境,每一笔都是对自我的坦诚对话。分享阶段,大家积极解读作品,在倾听与共鸣中照见多元的自我认知,悄然强化对独特性的接纳。

活动结束后,针对部分参与者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情绪波动或社交困惑,老师开展“一对一”疏导,引导参与者识别并健康表达感受,将团辅中的积极体验转化为持续成长动力。这种“团体激发+个体跟进”的模式,真正实现了“活动有深度,成长有支撑”。

作为系列心理团辅的第三场,本次活动采用"心理团辅+心理疏导"双轨模式,通过破冰互动、默契培养和深度协作等环节,帮助参与者在团队互动中获得心理成长。后续两天将开展"团结就是力量"和"勇气的奇迹"主题活动,以"团体动力+个体关怀"的方式深化校社合作。这种"预防性团辅+发展性疏导"的创新模式,既营造了积极团体氛围,又为特殊需求个体提供精准支持,实现了专业心理服务与社区建设的有效融合。
初审丨王慧秋
复审丨张凌霄
终审丨程 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