湛若水的《再宿莲洞有作中》有记:“吾爱峨眉山,峨眉淡不如;吾爱莲花蕊俗以此洞似莲花,故名之云。”正是基于对莲花意象的钟爱,他选址南香山创办了莲花书院(又称“莲洞书院”),并在此开课授徒,传播心学思想,使书院声名远扬,成为当时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。如今我们站在书院遗址前,仿佛仍能听见当年学子们的朗朗书声,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道德实践的热忱,这种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,恰是湛若水"随处体认天理"心学思想的生动写照——在书院的一砖一瓦、山间的一草一木中体悟天理,在治学修身中践行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漫步莲花书院与湛子洞,社员们亲身体悟到湛若水先生"淡泊明志、静心治学"崇高品格。在斑驳的石刻与古朴的院落间,"学贵自得、知行合一"的治学真谛跃然眼前,它鼓舞着我们要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求索,将所学融入实践。
心学之志,薪火相传。让我们以湛若水先生为楷模,弘扬"随处体认天理"的心学真谛,践行"学贵自得、知行合一"的治学之道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!